新闻资讯 > 行业新闻 > 正文
评奖很美好 典当怎么看
2016/5/17 9:24:17 | 文章来源:中国商网—中国商报典当融资导报

    辞旧迎新之际,也是各种行业奖项频出的时段。近段时间以来,业内陆续有一些典当行在各自的企业宣传中公布了自己的“收获”,这当中既有地方政府给予表彰的奖项,也有典当行参与社会活动所获得的奖项。荣誉本身是种“正能量”,但身处这个行业奖项“满天飞”的时代,需要什么样的奖,典当行怎么看?

  评选也体现“市场经济”

  曹月凤(合肥市典当行业协会副秘书长):以合肥为例,在去年合肥市政府公布的对2014年度作出突出成绩的金融机构表彰名单中,就有10家典当行荣获“优质服务奖”。而获得这一奖项的除了典当行业外,还有租赁、信托以及县域农村金融机构。像这样的评选合肥已经连续举办了好几届,每年都会有典当行获奖。

  据我的了解,合肥的典当行业对市政府的表彰评选还是比较重视的。一是因为地方政府的评选有着一定的权威性和公正性;二是因为申报条件严格、“门槛”比较高,相对来说含金量也更高。例如申报该项奖励的典当行需要提供税金、营业额等相关资料。而如果能够获奖,既意味着政府和相关主管部门对于典当企业经营成果的肯定,也证明了典当企业在税务、扶持中小微企业融资发展、提供人员就业等诸多方面都对社会经济做出了贡献。值得一提的是,合肥市的这项评选活动还有相关配套政策,包括获奖的国有企业可以拿出一定资金来奖励经营管理层。在合肥,有一些典当行都是具备国有背景的,因此这种激励机制也能一定程度地促进个人的积极性,从而促使行业更好、更稳健地发展。

  当然,除了政府背景的评奖以外,现在也有很多民间组织举办的评选。比如邀请专家、成立相关评选委员会,对获奖企业收取一定的费用。而有些典当企业为了配合自身宣传需要,特别是一些新成立的典当企业,他们也很愿意参与这样的评选活动。在我看来,这其实是市场经济的一种表现,伴随着企业的需求而产生。所以对于评奖,典当企业按照自身的发展情况和需要而选择,是很正常的事。

  可以打“服务牌”

  冯 敏(北京典当经营者):现在,越来越多的典当行开始参与到评奖活动中——无论是有政府或者主管部门主导背景的,还是民间组织评选的。从初衷上看,这是一种好现象,至少说明了典当行开始更加重视“走出去”,提高自身品牌的建设、宣传,而不再只是停留在过去那种“高门槛、铁栏杆”的神秘阶段。

  实际上,在每年典当行业的年审工作中,对于典当行有着A类和B类企业的划分,相当于也是一种综合性的“评选”。只不过,这种评选更多是出于行业内部管理需要,如果典当行想要更多地为人所知,适当参加一些权威机构、媒体组织的奖项评选也未尝不可。

  从这个意义上分析,我认为比较适合典当行走近大众的评选,更多应该还是集中在服务上。当前,“比拼服务”是很多典当行都非常重视的方面。而且,服务质量如何,是相对比较易于量化形成标准的东西。再说,服务好不好、是否周到,也是可以看得见、摸得着的,既方便舆论监督,也有助于典当行业提高自身的“软实力”。

  据我了解,有些典当行,尤其是一些资历比较老的典当行,在面对评选活动的时候反而比较保守,认为只要做好日常经营就行,别的不重要。其实这是一种认识误区。品牌建设同样是经营策略的一项内容,现在融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,典当行从小众走向大众,也是应对竞争的一种方式。

  缺乏全国性的专业评选

  梁 嘉(融资市场分析人士):如今很多行业都进入奖项泛滥的时代,花钱买奖的行为也屡见不鲜,这是一个社会问题。相比而言,或许是因为行业本身比较“小众”,这种现象似乎在典当行业中还未表现得那么突出。对于评奖,我认为应该要有,但权威性、含金量无疑是置之首位的。

  至今为止,据我所知,仍然缺乏一个全国性的、专门针对典当行业的权威评选。这也可能与行业本身的发展状况有关,例如缺乏相关理论研究、数据库建设作为标准制定的“后盾”等。但是,从提高行业整体的地位、肯定行业对于助力中小企业融资所发挥的作用分析,这样的评选是应该存在的。

  另一方面,不少典当经营者对于行业评奖,很多时候态度也是模棱两可——既希望自家的企业能够得到某种认可,又纠结于要是参与,到底能给自身带来哪些实质性的好处。我个人认为,这种心理一是受社会上某些不良风气的影响,二是需要有相关主管部门、行业组织以及权威机构的牵头。如果评奖活动不再是花钱就行的一种“虚名”,而是有着说服力充分的标准依据,评选结果真正能够体现出行业目前的整体风貌,甚至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行业发展面临瓶颈的解决,相信将受到业内的普遍支持。